![]() 一种集成灶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设备和设置在该烹饪设备之上的灶具,其中,上述烹饪设备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的内胆和具有出水口的水箱,该内胆中设置有用于加热水而产生蒸汽的加热装置,上述灶具包括灶壳,所述灶壳的底面与内胆的顶面之间形成散热夹层,该散热夹层中设置有腔壁能导热的散热水腔,且该散热水腔的进水孔与上述水箱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水腔的出水孔与上述内胆的第一进水口相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散热水腔实现对烹饪设备和灶具的散热,此外,能实现对进入内胆的水的预热,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烹饪设备的烹饪效率。 公开号:CN214332807U 申请号:CN202022216826.5U 申请日:2020-09-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余浩;郑德华;杨均 申请人: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IPC主号:F24C13-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n0002] 集成化是未来烹饪设备的发展方向,集成化的烹饪设备具有占用厨房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一般将灶具与蒸箱、烤箱或者蒸烤一体机等集成在一体,这样集成灶能同时实现蒸、烤、炒、煮等多种烹饪需要,满足人们对多种烹饪方式的需求。现有的烹饪设备的水箱一般设置在内胆的右侧,如专利号为ZL201721384366.9(授权公告号为CN2086253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蒸箱》、专利号为ZL201621407758.8(授权公告号为CN20674520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蒸箱冷凝水排放装置》等专利公开的结构。由于水箱设置在内胆的右侧,当用户需要向水箱内加水时,需要将门体打开,将水箱拉出才能进行加水操作,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如果是在烹饪过程中对水箱进行加水,则打开门体会影响烹饪设备的烹饪效果。 [n0003] 此外,散热也是集成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蒸烤功能和灶具一起开启时,烹饪腔体中的热量向上传递至灶具的底盘,同时灶具的燃烧器燃烧时产生热量也通过面板传递至灶具的灶壳中,从而造成灶具灶壳内部温度过高,继而使得面板玻璃、粘接在面板玻璃上的显示屏、旋钮以及阀体等元器件的温度过大,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会对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集成灶的整体使用寿命。 [n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成灶。 [n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蒸汽产生效率高的集成灶。 [n000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向水箱内加水的集成灶。 [n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设备和设置在该烹饪设备之上的灶具,其中,上述烹饪设备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的内胆和具有出水口的水箱,该内胆中设置有用于加热水而产生蒸汽的加热装置,上述灶具包括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的底面与内胆的顶面之间形成散热夹层,该散热夹层中设置有腔壁能导热的散热水腔,且该散热水腔的进水孔与上述水箱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水腔的出水孔与上述内胆的第一进水口相流体连通。 [n0008] 进一步,所述灶具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灶壳中的炉头,而上述散热水腔设置在该炉头的下方,且该散热水腔的形状与该炉头的水平投影相匹配。炉头处灶具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通过如上设置,一方面能更好地避免灶具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利用炉头燃烧时辐射至周围空气的热量来更好地预热散热水腔中的水。 [n0009] 进一步,所述灶具的炉头为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相应地,上述散热水腔包括与各炉头分别对应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连接通道连通,且该第一腔体上开设有上述进水孔,而第二腔体上开设有上述出水孔。这样散热水腔能充分地避免各炉头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并且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炉头朝外辐射的热量来加热散热水腔中的水。 [n0010] 进一步,所述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该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该排气窗口下方的底盘中设置有排气盒,且该排气盒由下至上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上,上述排气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汽孔,而上述散热水腔上开设有出汽口,该出汽口与上述进汽孔相流体连通。这样散热水腔中的水被加热产生的蒸汽能通过该排气盒外排,避免散热水腔中因充满蒸汽使其内压过大而造成安全隐患,保证集成灶的使用安全性。 [n0011] 进一步,所述进汽孔开设在排气盒的前侧壁上,且该前侧壁的外表面上于该进汽孔处罩设有排汽罩,该排汽罩上开设有通汽孔,该通汽孔与上述散热水腔的出汽口通过排汽管连通。通过设置排汽罩能使散热水腔中的蒸汽更加平稳地外排。 [n0012] 进一步,所述内胆的背板上开设有排气口,而上述排气盒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孔,该进气孔与上述内胆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这样能使烹饪设备工作产生的气体与散热水腔产生的蒸汽一起通过排气窗口外排,避免集成灶具有多个排气点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排气窗口设置在面板的后侧,通过排气窗口集中外排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n0013] 进一步,所述散热夹层中水平设置有封闭的散热水盒,该散热水盒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水腔,该散热水盒的顶面为平面,且该散热水盒的顶面与上述底盘的底面相接触,而散热水盒的底面与上述内胆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设置散热水盒形成散热水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并且能避免散热水腔中的水外泄而对集成灶内部的线路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能避免外泄的水腐蚀集成灶内部的元器件,另外,散热水盒的顶面与灶具底盘的底面与内胆的顶面相接触,从而能更好地阻隔灶具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处,而水盒的底面与内胆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则能避免内胆中的热量的过快散失,从而保证烹饪效果。 [n0014]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出水管,该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上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水泵的进水端口连通,而出水泵的第一出水端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上述散热水腔的进水孔连通,出水泵的第二出水端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上述内胆的第二进水口连通,上述散热水腔的出水孔通过第二出水管与内胆的第一进水口连通,并且,上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一进水管通断的第一水阀,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二进水管通断的第二水阀,而第二出水管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二出水管通断的第三水阀和进水泵。通过上述各水管的设置能实现水箱与内胆及散热水腔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使得水箱中的水能被输入内胆及散热水腔中,而散热水腔中的水则能回流至内胆中,而各水阀则能实现对各水管的通断控制。 [n0015] 进一步,所述灶壳的面板上开设有水箱口,而上述水箱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和盖合在该箱体中的盖体,该盖体通过上述水箱口外露。这样无需将水箱拉出即能向水箱内部加水,并且在烹饪过程中,无需打开烹饪设备的门体即能向水箱内加水,从而不会对烹饪过程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持续烹饪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n0016] 进一步,所述水箱的盖体嵌装在上述水箱口中,且该盖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手部握持的把手,一方面保证灶具面板表面的封闭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方便用户打开盖体而向水箱中加水。 [n0017] 进一步,所述面板的一端外突于上述底盘,上述水箱口开设在该面板的外突处并竖向设置在上述水箱口的下方,从而方便从水箱口拿取水箱。 [n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灶壳与内胆之间设置有散热夹层,该散热夹层中设有散热水腔,散热水腔的进水孔与上述水箱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水腔的出水孔与上述内胆的第一进水口相流体连通,这样水箱中的冷水进入散热水腔中,从而能通过水冷的方式对灶壳与内胆之间的空间进行散热,避免灶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影响烹饪设备的性能,同时能对灶具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避免灶壳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元器件的正常性能,此外,散热水腔中的水吸收热量后升温,升温后的水通入内胆中,通过加热装置加热而产生用于食物加热的蒸汽,实现对进入内胆的水的预热,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烹饪设备的烹饪效率。 [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盒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再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再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n0027]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水盒的剖视图; [n0028]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n0029]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n0030] 如图1~10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设备1和设置在该烹饪设备1之上的灶具2,其中,上述烹饪设备1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102的内胆10和具有出水口的水箱9,该内胆10中设置有用于加热水而产生蒸汽的加热装置12,本实施例中该加热装置12为加热盘,上述灶具2包括灶壳20,该灶壳2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01和盖合该底盘201的开口上的面板202。本实施例中,上述烹饪设备1为蒸烤一体机。 [n0031] 上述灶壳20的底面与内胆10的顶面之间形成散热夹层3,该散热夹层3中设置有腔壁能导热的散热水腔40,且该散热水腔40的进水孔404与上述水箱9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水腔40的出水孔405与上述内胆10的第一进水口102相流体连通。这样水箱9中的冷水进入散热水腔40中,从而能通过水冷的方式对灶壳20与内胆10之间的空间进行散热,避免灶具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1,影响烹饪设备1的性能,同时能对灶具2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避免灶壳20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元器件的正常性能,此外,散热水腔40中的水吸收热量后升温,升温后的水通入内胆10中,通过加热装置12加热而产生用于食物加热的蒸汽,实现对进入内胆10的水的预热,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进而提高烹饪设备1的烹饪效率。 [n0032] 本实施例中,灶具2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灶壳20中的炉头13,而上述散热水腔40设置在该炉头13的下方,且该散热水腔40的形状与该炉头13的水平投影相匹配,即本实施例中该散热水腔40的形状呈圆环状。炉头13处灶具2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通过如上设置,一方面能更好地避免灶具2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1,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利用炉头13燃烧时辐射至周围空气的热量来更好地预热散热水腔40中的水。进一步,灶具2的炉头13为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即为双眼灶),相应地,上述散热水腔40包括与各炉头13分别对应的第一腔体401和第二腔体402,各腔体的形状均呈圆环状,该第一腔体401和第二腔体402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401和第二腔体402之间的连接通道403连通,该连接通道403呈直管状,且该第一腔体401上开设有上述进水孔404,而第二腔体402上开设有上述出水孔405。这样散热水腔40能充分地避免各炉头13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1,并且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炉头13朝外辐射的热量来加热散热水腔40中的水。 [n0033] 上述散热水腔40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散热夹层3中水平设置有封闭的散热水盒4,该散热水盒4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水腔40,该散热水盒4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且该散热水盒4的顶面与上述底盘201的底面相接触,而散热水盒4的底面与上述内胆10的顶面相接触之间留有间隙。通过设置散热水盒4形成散热水腔40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并且能避免散热水腔40中的水外泄而对集成灶内部的线路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也能避免外泄的水腐蚀集成灶内部的元器件,另外,散热水盒4的顶面与灶具2的底盘201的底面相接触,而散热水盒4的底面与内胆10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能更好地阻隔灶具2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设备1处,而散热水盒4的底面与内胆10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则能避免内胆10中的热量的过快散失,从而保证烹饪效果。具体地,上述散热水盒4包括两侧的第一盒体41、第二盒体42以及连接在两个盒体之间的连接直管43,各盒体的内腔分别构成上述腔体,且各盒体的底面上沿其中心孔周向间隔均设有安装块44,而上述内胆10的顶面上则固定有与上述安装块44一一对应的安装座45,各安装块44固定在对应的安装座45上,这样一方面实现对对散热水盒4的稳固安装,另一方向也是散热水盒4的底面与内胆10顶面之间形成间隙。 [n0034] 进一步,上述灶具2的面板20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2021,该排气窗口2021下方的底盘201中设置有排气盒7,且该排气盒7由下至上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2021上,上述排气盒7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汽孔71,而上述散热水腔40上开设有出汽口406,该出汽口406与上述进汽孔71相流体连通。这样散热水腔40中的水被加热产生的蒸汽能通过该排气盒7外排,避免散热水腔40中因充满蒸汽使其内压过大而造成安全隐患,保证集成灶的使用安全性。优选地,上述进汽孔71开设在排气盒7的前侧壁上,且该前侧壁的外表面上于该进汽孔71处罩设有排汽罩70,该排汽罩70上开设有通汽孔701,该通汽孔701与上述散热水腔40的出汽口406通过排汽管73连通,通过设置排汽罩70能使散热水腔40中的蒸汽更加平稳地外排。此外,上述内胆10的背板上开设有排气口101,而上述排气盒7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孔72,该进气孔72与上述内胆10的排气口101通过排气管(未示出)连通。这样能使烹饪设备1工作产生的气体与散热水腔40产生的蒸汽一起通过排气窗口2021外排,避免集成灶具2有多个排气点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排气窗口2021设置在面板202的后侧,通过排气窗口2021集中外排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上述出汽口406开设在第二腔体402上,即开设在第二盒体42上。 [n0035]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灶还包括第一出水管81,该第一出水管81的一端与上述水箱9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水泵85的进水端口连通,而出水泵85的第一出水端口通过第一进水管82与上述散热水腔40的进水孔404连通,出水泵85的第二出水端口通过第二进水管83与上述内胆10的第二进水口103连通,上述散热水腔40的出水孔405通过第二出水管84与内胆10的第一进水口102连通,并且,上述第一进水管8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一进水管82通断的第一水阀821,第二进水管8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二进水管83通断的第二水阀831,而第二出水管84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二出水管84通断的第三水阀841和进水泵86。通过上述各水管的设置能实现水箱9与内胆10及散热水腔40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使得水箱9中的水能被输入内胆10及散热水腔40中,而散热水腔40中的水则能回流至内胆10中,而各水阀则能实现对各水管的通断控制。 [n0036] 具体地,烹饪设备1蒸模式下,上述第一水阀821打开,则水箱9中的水通入内胆10中,通过内胆10中的加热装置12加热水产生蒸汽来加热内胆10中的食物;或者,第一水阀821关闭,第二水阀831和第三水阀841开启,内胆10中的水先进入散热水盒4中,经散热水盒4预热后再进入内胆10中,从而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当然第一水阀821、第二水阀831以及第三水阀841也可以同时开启,这样一方面能使水箱9中的水快速进入内胆10中,另一方面能通过散热水盒4对冷水在进入内胆10前进行预热,从而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 [n0037] 烹饪设备1烤模式下,第一水阀821关闭,第二水阀831打开,水箱9中的冷水进入散热水盒4中对灶具2以及烹饪设备1进行散热,而散热水盒4产生的蒸汽通过排气盒7外排,烹饪过程中第二水阀831间断启闭,从而保证散热水盒4的散热效果。烹饪结束后,第三水阀841开启,散热水盒4中的水通入内胆10中,通过内胆10中的加热装置12加热蒸发,从而避免水残留在散热水盒4中。 [n0038] 进一步,灶壳20的面板202上开设有水箱口2022,而上述水箱9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91和盖合在该箱体91中的盖体92,该盖体92通过上述水箱口2022外露。这样无需将水箱9拉出即能向水箱9内部加水,并且在烹饪过程中,无需打开烹饪设备1的门体即能向水箱9内加水,从而不会对烹饪过程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持续烹饪时间,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上述水箱9的盖体92嵌装在上述水箱口2022中,且该盖体92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手部握持的把手921,一方面保证灶具2面板202表面的封闭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方便用户打开盖体92而向水箱9中加水。进一步,上述面板202的右端外突于上述底盘201,上述水箱口2022开设在该面板202的外突处并竖向设置在上述水箱口2022的下方,从而方便从水箱口2022拿取水箱9。
权利要求:
Claims (11) [0001] 1.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设备(1)和设置在该烹饪设备(1)之上的灶具(2),其中,上述烹饪设备(1)包括具有第一进水口(102)的内胆(10)和具有出水口的水箱(9),该内胆(10)中设置有用于加热水而产生蒸汽的加热装置(12),上述灶具(2)包括灶壳(20),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20)的底面与内胆(10)的顶面之间形成散热夹层(3),该散热夹层(3)中设置有腔壁能导热的散热水腔(40),且该散热水腔(40)的进水孔(404)与上述水箱(9)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该散热水腔(40)的出水孔(405)与上述内胆(10)的第一进水口(102)相流体连通。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2)还包括设置在上述灶壳(20)中的炉头(13),而上述散热水腔(40)设置在该炉头(13)的下方,且该散热水腔(40)的形状与该炉头(13)的水平投影相匹配。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2)的炉头(13)为左右并列设置的两个,相应地,上述散热水腔(40)包括与各炉头(13)分别对应的第一腔体(401)和第二腔体(402),该第一腔体(401)和第二腔体(402)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401)和第二腔体(402)之间的连接通道(403)连通,且该第一腔体(401)上开设有上述进水孔(404),而第二腔体(402)上开设有上述出水孔(405)。 [000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2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01)和盖合在该底盘(201)的开口上的面板(202),该面板(20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2021),该排气窗口(2021)下方的底盘(201)中设置有排气盒(7),且该排气盒(7)由下至上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2021)上,上述排气盒(7)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汽孔(71),而上述散热水腔(40)上开设有出汽口(406),该出汽口(406)与上述进汽孔(71)相流体连通。 [00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孔(71)开设在排气盒(7)的前侧壁上,且该前侧壁的外表面上于该进汽孔(71)处罩设有排汽罩(70),该排汽罩(70)上开设有通汽孔(701),该通汽孔(701)与上述散热水腔(40)的出汽口(406)通过排汽管(73)连通。 [000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0)的背板上开设有排气口(101),而上述排气盒(7)的底壁上开设有进气孔(72),该进气孔(72)与上述内胆(10)的排气口(101)通过排气管连通。 [0007]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夹层(3)中水平设置有封闭的散热水盒(4),该散热水盒(4)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水腔(40),该散热水盒(4)的顶面为平面,且该散热水盒(4)的顶面与上述底盘(201)的底面相接触,而散热水盒(4)的底面与上述内胆(10)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 [0008]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管(81),该第一出水管(81)的一端与上述水箱(9)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出水泵(85)的进水端口连通,而出水泵(85)的第一出水端口通过第一进水管(82)与上述散热水腔(40)的进水孔(404)连通,出水泵(85)的第二出水端口通过第二进水管(83)与上述内胆(10)的第二进水口(103)连通,上述散热水腔(40)的出水孔(405)通过第二出水管(84)与内胆(10)的第一进水口(102)连通,并且,上述第一进水管(8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一进水管(82)通断的第一水阀(821),第二进水管(8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二进水管(83)通断的第二水阀(831),而第二出水管(84)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第二出水管(84)通断的第三水阀(841)和进水泵(86)。 [0009] 9.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20)的面板(202)上开设有水箱口(2022),而上述水箱(9)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91)和盖合在该箱体(91)中的盖体(92),该盖体(92)通过上述水箱口(2022)外露。 [00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9)的盖体(92)嵌装在上述水箱口(2022)中,且该盖体(92)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手部握持的把手(921)。 [0011]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02)的一端外突于上述底盘(201),上述水箱口(2022)开设在该面板(202)的外突处并竖向设置在上述水箱口(2022)的下方。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4453907B2|2010-04-21|ガスコンロ KR100326963B1|2002-03-13|적외선 가스 브로일러를 구비한 전기 조리 오븐 US3624742A|1971-11-30|Self-cleaning gas oven with heat exchanger KR20120119842A|2012-10-31|조리기기 US6234161B1|2001-05-22|Gas cooking appliance with isolated combustion and cooling air flows CN106662339A|2017-05-10|具有蒸汽入口的家用烹饪器具 CN110848767A|2020-02-28|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KR101064050B1|2011-09-08|버너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CN214332807U|2021-10-01|一种集成灶 CN111520775A|2020-08-11|加热烹调器 KR100646879B1|2006-11-23|전기오븐레인지의 오븐부 구조 CN210399026U|2020-04-24|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07378884U|2018-05-18|一种具有高密封性高散热性的商用电磁炉 CN212585007U|2021-02-23|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JPH0542904U|1993-06-11|加熱調理器 JP2720522B2|1998-03-04|加熱装置 CN111853874A|2020-10-30|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KR20060036997A|2006-05-03|전기오븐레인지 JP2014202382A|2014-10-27|加熱調理器 KR20090008482U|2009-08-24|피자 오븐 CN113520145A|2021-10-22|一种集成烹饪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1981543B|2021-11-26|一种集成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31600A|2021-10-22|一种集成烹饪设备 CN202048602U|2011-11-23|一种电磁炉 CN212869884U|2021-04-02|炊事车集成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216826.5U|CN214332807U|2020-09-30|2020-09-30|一种集成灶|CN202022216826.5U| CN214332807U|2020-09-30|2020-09-30|一种集成灶|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